“吃空饷”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不做事或违规领取待遇的行为,防范这种现象的措施包括加强日常管理、严格工资发放管理、规范离岗人员管理等。
“吃空饷”的含义:
“吃空饷”指的是一些在编职工虽然名义上属于某个单位,但实际上并不在该单位工作,却仍然领取工资和其他福利,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也出现在一些国企及私营企业中,它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从明朝军队到现代的政府机关,历史上不乏“吃空饷”现象的记录,如《明史·袁崇焕传》中就提到过士兵数量虚报的问题。
防范“吃空饷”的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应严格执行公务员登记制度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名统计制度,确保在编人员与实际在岗人员相符,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采集、更新在岗人员信息和工资发放信息,逐步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在岗等情况的内部公示制度。
2、严格工资发放管理:对于因病、因事请假的人员,应按国家规定执行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受党纪政纪处分的,须按规定取消、停发或降低工资待遇,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及时处理其工资待遇问题。
3、规范离岗人员管理:一般不得以日常工作为由借调人员,确需借调的,须经领导集体研究并履行审批程序,严格禁止非组织借调行为,对离岗创业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要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和考核。
4、强化监督管理:各级组织、机构编制、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互联管理平台,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人员管理及工资待遇执行的政策指导,强化人事监管,完善人员流动管理机制。
5、严格责任追究:形成常态化联合治理工作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及时核实处理发现的问题,对“吃空饷”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处理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遏制“吃空饷”现象,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