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党的领导干部
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他们是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量,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拥有关键权力,对他们的监督重点在于是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公正廉洁地行使权力,是否存在违反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问题。
“一把手”:“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权力相对集中,对其监督尤为重要,要关注“一把手”是否履行了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是否带头遵守党纪国法,是否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等行为。
2、党的工作部门的职能机构和党员干部
职能部门负责人:如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等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在党的组织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政法工作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监督重点是是否认真履行职责,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问题,以及在干部选拔任用、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中的廉洁自律情况。
普通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干部是党的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工作成效,对他们的监督主要关注是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是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等。
加强党内监督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监督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制度、党的工作部门的职能监督制度、党的基层组织的日常监督制度等,确保各项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明确规定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违纪处理标准。
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加强对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强化监督机构的职能作用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其组织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赋予纪检监察机关更大的监督权力,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日常监督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要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通过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作风监督和纪律约束。
3、创新监督方式方法
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党内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全覆盖,通过数据分析、预警等方式,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拓宽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党内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要认真对待和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4、加强思想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党纪国法、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反对拉帮结派、弄虚作假、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内监督需要明确监督重点,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督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内风气清正、干部清正、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