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骗255万这样的案例令人痛心,为防范网络诈骗,可从以下多方面着力:
提升老人自身防骗意识与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专题讲座: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可以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及防诈骗知识讲座,邀请警方、金融专家等专业人士,结合实际发生的老年诈骗案例,详细讲解常见诈骗手段,如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养老诈骗等,让老人直观了解骗子的套路,以真实案例讲述骗子如何伪装成警察,称老人涉及洗钱案件,要求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制作宣传资料:设计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海报等资料,内容涵盖网络诈骗的各种形式和防范要点,用大字号、简单直白的语言,配上生动形象的漫画或图片,方便老人阅读和理解,将常见的“中奖信息诈骗”“保健品诈骗”等内容,通过对比正常情况和诈骗情况,让老人能快速分辨。
利用媒体渠道:借助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制作播放防诈骗节目、短视频等,如警方可以在本地电视台开设防诈骗专栏,定期播出防诈骗知识;子女也可以通过家庭微信群,给老人转发一些权威媒体发布的防诈骗小贴士、警示案例等。

2、强化日常提醒
子女陪伴教育:子女应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在日常交流中适时提醒老人注意防范网络诈骗,比如在陪老人散步时,聊一聊最近听到的一些诈骗新闻,告诉老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和子女沟通。
设置提醒标识:帮助老人在其常用的电子设备上设置一些醒目的防骗提醒,如在手机桌面贴上“不轻易转账”“核实身份再汇款”等便签;在电脑屏幕上设置屏保提醒,时刻提醒老人保持警惕。
3、鼓励社交互动
丰富社交生活: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比如参加老年大学、合唱团、书法绘画班等兴趣小组,让老人有更多机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这样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还能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信息和支持,减少因孤独而被骗子趁虚而入的机会。
分享交流经验:组织老人之间互相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和经验,包括遇到的疑似诈骗事件,通过这种方式,让老人们共同提高警惕,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良好氛围。
加强外部监管与防护
1、监管部门加强执法
加大打击力度: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专门的反诈骗队伍,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诈骗线索进行快速侦查和追踪,对于涉及老年人的重大诈骗案件,要优先处理,全力追回被骗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老人的损失。
跨部门协作:公安、网信、金融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打击网络诈骗的合力,网信部门负责对涉诈网络平台进行监测和封堵;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的监管,严格规范资金转账业务,及时发现和阻断异常交易。
2、金融机构严格风控
强化身份验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办理转账、汇款等业务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核实客户身份信息,特别是对于大额转账,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如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原件、进行人脸识别、输入交易密码和短信验证码等。
风险预警提示: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当监测到老人账户出现异常交易行为,如短时间内频繁转账、向陌生账户转账金额较大等情况时,要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向老人及其家属发出预警提示,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3、互联网平台加强审核管理
内容筛查过滤:各类互联网平台要加大对发布内容的审核力度,运用人工智能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删除涉及诈骗的广告、帖子、链接等不良信息,防止老人接触到诈骗诱导内容。
账号实名管理:严格推行用户账号实名制,要求用户在注册和使用平台服务时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对实名信息进行严格保护,防止被不法分子盗用用于诈骗活动,对于发现的异常账号,要及时冻结或注销,从源头上遏制诈骗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