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保密法的新规定及其企业应对措施如下:
新规定
1、明确领导体制
坚持党的领导:总则中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的领导”,明确中央保密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全国保密工作。
2、强化责任主体
机关单位主体责任:机关、单位作为保密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是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

网络运营者义务:网络运营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对利用网络实施的泄露国家秘密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为机关、单位开展保密教育、保密检查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3、加强监督管理
行政裁决制度:确立了保密事项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中有国家秘密的,依法书面告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违法行为处罚:增加了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法律责任,如在涉密岗位工作或者离职后违反保密管理规定,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
企业应对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内部保密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内部保密管理制度,包括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等。
规范工作流程: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确保各项保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在文件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起草、传递、审批、存档和销毁等环节的保密规定。
2、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意识: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让员工了解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开展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保密知识培训和考试,将保密知识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保密工作,针对新入职员工和关键岗位人员开展专门的保密培训。
3、严格人员管理
签订保密协议:与涉及国家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离职员工,及时收回涉密载体,办理离职手续时要求其签署保密承诺书。
审查背景调查:对招聘的员工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和政审,防止不良分子进入企业,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关键岗位人员,要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和管理。
4、强化技术防护
采用先进技术:采用先进的保密技术和设备,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获取,定期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加强网络安全:加强对企业内部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防止外部攻击和恶意软件入侵,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网络行为。
5、建立应急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保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企业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及时报告处理: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执法机构报告,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企业应高度重视新修订保密法的实施,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严格人员管理、强化技术防护以及建立应急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保密管理水平,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和企业自身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