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吊水洞煤矿曾于2020年12月4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23人死亡,这起事故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也暴露出了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 初步判断,事故原因是矿井主要通风系统出口标高低于井口标高,形成循环风,导致有毒有害气体不断积聚。
2、间接原因:
- 安全监管不力是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事故发生前,该矿已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如瓦斯浓度超标、通风系统不畅等,但相关部门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 矿工安全意识淡薄也不容忽视,一些矿工在作业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潜在的安全风险缺乏足够的警惕性。
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监管:
- 政府应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管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 加大对煤矿的执法检查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督促煤矿企业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2、提升矿工安全素质:
-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定期组织矿工参加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让矿工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 建立健全矿工安全激励机制,鼓励矿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对表现突出的矿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3、完善通风系统:
- 对矿井主要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和优化,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有效排除矿井内的有毒有害气体。
- 加强对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通风机、风筒等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4、强化监测监控:
- 安装先进的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内的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 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明确监测监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监测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预防类似重庆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关注煤矿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