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卫生制度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保障民众餐桌安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1、食品来源监管
加强源头质量监管: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全程监控,确保农产品不受污染,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市场准入制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商品台账登记和食品卫生质量购销档案管理,建立商品标签标识、质量追溯等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
2、流通消费监管

强化流通领域监管:采用抽查、巡查和专项检查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对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的监测制度。
推广先进管理模式: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管理方法和模式,建立全方位的流通领域监管体系,不断提高上市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水平。
3、行业自律机制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流通企业行业信用标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
强化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制和诚信教育,督促企业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4、标准检验体系
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全面建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以保证上市销售食品的卫生质量符合健康标准的要求。
5、食品追溯体系
建立可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农场到餐桌考虑到食物链的所有环节阶段。
实现信息录入追溯:溯源电子秤作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终端,实现食品信息录入、传递、追溯。
6、餐饮服务规范
实施规范化管理:如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的通知所述,餐饮业要充分做好复工准备,实施“厨房革命”,实行食品安全“6S”规范化管理。
加强健康卫生管理:所有工作人员需遵守洗手、佩戴口罩等要求,严格落实禁令制度,不采购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原料。
7、消费者自我保护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消费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关注食品安全信息。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购买过期、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
食品安全卫生制度通过上述多方面的措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涉及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还包括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社会监督等多个层面,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民众餐桌上的食品安全,让人们吃得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