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事业单位改革旨在解决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以及机制不活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服务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有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以下是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的分析:
1、明确改革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2、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3、推进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改革: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推进转企改制,对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构建新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行政级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进行全方位变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事业单位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于政府机构改革,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框架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中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